用一句时髦的话,微信是一个 IP,它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引起所有人关注。这两天,在互联网圈内被讨论得最多的,除了阿尔法狗,估计就是「企业微信」了。
顾名思义,「企业微信」就是给企业用的微信,但它又不是微信。这两天大概花了3个小时体验了「企业微信」,跟大家聊聊我的感受和思考。
1、企业微信是什么?
企业微信是微信团队正在开发,目前正在小范围内测的生产力工具,相比起将企业微信称为「团队协作工具」,我更愿意用「生产力工具」这个词,因为团队协作互联网化意味着生产力的大大提高。
虽然是内测,但产品的完成度已经比较高,可以在 iOS, Android, Mac, PC 和 Web 端使用。
如果你对生产力工具比较熟悉或团队内部已经在使用协作工具,从上面这 3 张截图你很容易看出企业微信的定位和大致功能。
鉴于企业微信还在内测,考虑到要遵守保密承诺,关于企业微信的功能,我只能说到这里,不过,我们可以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企业微信在尝试解决哪些问题。
2、微信用来工作有什么问题?
10年前团队沟通方式和10年后的区别是什么?
10年前大家用 QQ,现在用微信。
微信真的适合用来团队协作么?
不适合。
如果你参加了我去年举办的生产力培训,你会认同这个答案。
微信天然不是一个生产力工具,反而,它在很多时候是一个让生产力变得更低的工具,原因有三,通过这3点分析,相信你能大致猜测企业微信都会满足哪些需求。
2.1、生活与工作不隔离
跟朋友聊天、跟同事谈工作,如果都用微信,工作和生活的管理将会变得杂乱无章,人也会变得分裂。前1分钟你在一个公司群里讨论工作,后1分钟你可能在另一个酒友群里聊起晚上去哪里吃夜宵。
晚上9点了,你觉得应该休息,应该关闭微信的通知,但又担心那些约你喝酒的朋友找不到你,这个时候怎么办?
有人可能会问,这年头工作和生活哪能那么清晰分开啊?
我说的不是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的隔离,而是将两者的事务分开处理。微信从诞生到现在,并没有从功能上去满足工作和生活事务分开处理这个需求,因为这需要两个产品,而不是在一个产品里满足两个不同场景的需求。
2.2、数据没有云端化
用过 Slack 的人都知道,团队在 Slack 上沟通的所有聊天记录都是云端化的,这意味着你昨天在手机上和同事的讨论,今天在电脑上登录 Slack 能轻松找到。
微信的聊天数据是本地化的,只存储在手机里。所以在电脑上扫码登录微信后,你找不到任何之前的聊天记录 — 除非在手机上翻查。
在工作的场景里,这其实是很不方便的,因为工作过程中,每个人都可能在不同的设备、不同的场景中切换,如果数据没有云端化,那处理事务的效率就很难提高。
2.3、数据没有结构化
微信是一个聊天工具,聊天内容本身不是一种结构化数据。
所谓的结构化,就是对机器说的一句话,它能马上理解、处理并存储。比如,你用 OA 系统提交了一次请假,这个动作是结构化的,机器可以立即将这个请求递交给负责审批的管理人员。
但如果你在微信上和你领导说「今天我来大姨妈了,要请假半天」,你的领导需要将这句话录入到 OA 系统,才能记录你的考勤状况。在这个过程里,微信里的聊天就不是结构化的。
生产力工具首要解决的是效率问题,而要提高效率,首先需要的就是将数据都结构化。
微信并没有提供这个基础。
3、不要对初版企业微信抱不合理期望
目前内测的企业微信版本号是 v0.9.7,如果版本号是10进制的话,那么这意味着正式版 v1.0.0 其实不远了。
如本文第一段所说,微信是一个 IP,它的每一个动作,都能引起所有人关注。所有人对微信对张小龙的期待都极高,因为微信确实做出了很多创新,用我一个在中国的美国产品经理 Drew 的话来说,「微信是近几年全世界最好的产品,相比之下,Facebook 就是一坨屎」。
我也很喜欢微信,但对于生产力工具,企业微信目前的版本我认为算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版本,我相信 1.0 版也只是在稳定性和体验上做改进。
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或者作为一个新产品,目前的企业微信其实可以认为是一个已经超越「最小可用产品」的版本了。
微信 1.0 版只有聊天和代收 QQ 消息功能,那时没有人会想到微信会做出那么多让人惊叹的产品,现在企业微信 1.0 虽然不算非常亮眼,但这个团队的实力,相信全世界没有人敢小看。
4、企业微信是企业号和 QQ 企业邮箱的延伸
腾讯做企业微信,我相信除了看到移动互联网生产工具的市场机会之外,还有2点原因:
4.1、防御
阿里的钉钉发展得还不错,而腾讯在这个领域虽然有 RTX,但 RTX 并不是移动互联网产物,两者的基因差异太大。
所以腾讯需要一个新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工具来进行战略性防御。
4.2、延伸
微信团队原先是 QQ 邮箱团队。QQ 邮箱除了有个人版之外,还有企业版。
微信在做了公众号后,做了企业号,企业号允许接入各种第三方服务。
前面说到,在微信里,生活事务与工作事务是无法区隔处理的,这意味着企业号在微信体系里,不能做得太重,应该由另外一个产品来承载这个「重任」,于是就有企业微信。
如果你拿到内测权限,你会发现,目前企业微信只允许两种人开启使用,一是 QQ 企业邮箱管理员,二是企业号管理员。
对腾讯来说,做企业微信既是对原有业务的一种延伸,原有业务也为它提供了很好的用户基础。
5、「钉钉」其实是个不错的产品
大致说完企业微信的功能后,不妨了解一下目前的市场状况。
生产力工具分很多类型,比如辅助沟通、辅助开发、CRM、销售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如果不区分类别去比较,那么最近两年做得不错的,我认为是阿里巴巴的「钉钉」。
如果你在北京,过去几个月你肯定在电梯广告里见过钉钉的广告,我有不少朋友的公司也在用钉钉作为团队管理和沟通工具。
虽然我经常调侃支付宝不懂社交,也收到阿里巴巴律师给我发的警告信,但我还是要说,钉钉确实是个不错的产品,如果要在阿里巴巴的产品里挑一个最懂移动互联网的,我肯定选钉钉。
这几年国内做生产力工具的团队不少,比如 Teambition、Tower、Worktile、瀑布 IM、Bearychat 等,其实都做得不错,但相对钉钉,他们在推广上显然没有一个「大爸爸」支持,相对比较乏力。
6、企业微信是催化剂,不是威胁
这几天有文章说,企业微信出来后,很多产品都可以不用做了,这更多的是媒体哗众取宠,企业微信的推出,对钉钉、Bearychat 等公司来讲,不是一种威胁。
瀑布IM、Bearychat、纷云等产品,参考的都是美国的 Slack,Slack 的估值早早已经超过20亿美元,而国内很多参考它的公司,目前还没有完成 A 轮融资。差别如此之大,原因是什么?
是因为中国的企业生产力市场仍然处在被教育的阶段,现在正在使用基于互联网的生产力工具的团队,基本上都是互联网创业团队,因为他们被教育的成本很低,但显然互联网创业团队占中国的企业总量是很小的。如果你去问任何一个在中国做生产力工具的公司,他们都会告诉你,他们每年在市场推广和销售上花的成本和收入完全不成比例。
微信的加入,对生产力市场来说,更多地是一种催化剂,依托数量庞大的微信用户群体和强大的社交网络,它对市场的教育可能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
所以,我认为生产力市场远远没到竞争的态势,现在更多的是,大家合力去教育市场,先把市场做大,再分赃。
7、国内做生产力工具的特殊性
为什么 Slack 估值轻松过20亿,而国内的厂商,还需要花大量成本去教育市场呢?
我认为原因和邮箱有关。
照搬美国的模式做生产力工具,可能互联网创业团队能接受,但其它行业非常难,因为 Slack 出现之前,美国的商业沟通用的最多的工具是邮箱。而在生活中,邮箱的普及率也非常高。
电子邮箱本身就是一种最原始的生产力工具,邮件的沟通方式注重隐私、异步进行、生活事务和工作事务相互独立(私人邮箱与公司邮箱)。
邮箱的普及,为生产力工具的推广起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 Slack 才能轻易被接受。
反观中国,除了成熟大企业和外企外,很少公司使用邮箱沟通,很多人第一个邮箱是注册 QQ 后被赠送的,他们用邮箱只是因为 QQ 客户端有邮箱功能,而不是需要异步沟通,也不是需要生活事务和工作事务相互独立。
没有邮箱文化的基础,生产力工具的做法就不能完全模仿美国,应该寻找满足中国特色市场的方法。
8、基于移动互联网做生产力工具
满足中国特色市场的方法,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甚至,基于微信。
过去的生产力工具,是基于 PC 的。很多企业的员工,用的不是自己的电脑,这意味着,当她下班后,她就基本上不参与工作了。
现在,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是交叉的,比如你在专心看电影,忽然你的团队在微信上讨论起项目,你可能不得不参与讨论。
因为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时间被工作时间侵占了。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接受与否,这是客观事实。
如果我们接受了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工作这个事实,那么,生产力工具就不能基于 PC 去开发,或者说,它必须首先是个移动互联网产品,然后才有 PC 版。
甚至,这个产品一开始可能连 app 都没有,只有一个微信服务号。因为我们每天花在微信上的时间最多,按照工作时间和生活时间相互交叉的理论,生产力工具理应基于微信开发。
9、连接还是一站式?
提到生产力工具,Slack 是一个很难越过不讲的产品。
Slack 的一个核心的功能是连接。从功能架构上来看,Slack 的核心功能是通知系统,它的通知系统包括团队内部的聊天通知以及外部 API 返回的通知。所谓外部通知,就好比你的邮箱收到一封邮件,Slack 会通知你;你在 Trello(一个项目管理工具)上给同事指派了一个新任务,Slack 会通知他。
Slack 就是一个通知中心,从这个角度来看,它跟邮箱没有区别。只不过,邮箱强调的是异步,Slack 既可以异步,也可以实时沟通。
美国的很多产品强调的是简单,一个产品解决一个问题,其次是开放,如果一个产品解决不了,那就和另外一个产品一起解决。
而中国很多产品强调的是大而全,如果能在一个产品里完成所有事,为什么要去其它地方完成?
所谓的「大而全」并不是意味着一个团队要开发产品的所有功能,而是提供一站式服务。
所以你能看到,「钉钉」除了沟通功能之外,还自己开发了网盘、邮箱,虽然它也连接了不少第三方服务,包括项目管理、报销、审批、CRM 方面的,但和 Slack 相比,它的连接方式更隐秘,一旦一个第三方服务被连接进钉钉,入口将是钉钉,而不是第三方服务的网站,这一点和 Slack 很不一样。前者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务,后者提供的是连接和通知。
是选择连接还是一站式,没有对错,从我的观察来看,中国市场更适合一站式服务。
10、国内的生产力市场现在才开启
过去1年,很多 VC 都说 2B 产品是风口,那么,加上「企业微信」,风口上刮的可能就是台风,它将真正地开启中国生产力市场,
没有巨头进入的市场,肯定不是一个大市场,现在,它肯定是。
很多人不知道,我上一次创业,除了做轻单,还做了一个产品叫 focohub,foco 是葡萄牙语中的 focus,也就是聚焦,而 hub,就是我们知道的「枢纽」。它是一个生产力工具,但当时我们开发了一段时间后,放弃了 focohub 转而做轻单,虽然轻单后来只成为了一个「有趣的」非商业产品。
之所以放弃 focohub,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
我(们)对教育市场没有信心。
不管是企业微信也好、钉钉也好,如果能有效地用教育好市场,不仅会出现一大波生产力方面的创业,最直接的,整个中国的生产力都可能提高。
风口上除了有生产力工具外,还有另一种服务会伴随而生,至于是什么,4月份跟大家详细分享,你肯定会看到惊喜。
桂林和谊互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by HoyeeHD.com 2014-2021
技术部 联系电话:13077667592 QQ:402392617 微信: yoji_wang
渠道部 联系电话:13207730700 QQ:308163896 微信: lee1009
ICP:桂ICP备14006337号-1